下水道處理是指對城市生活污水、工業廢水、農村污水等的集中處理和排放。下水道處理是現代城市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,完成下水道處理的工作可以有效地凈化環境、保護水資源、防止疾病傳播。下面將從幾個方面介紹下水道處理的專業知識。

一、下水道處理的工藝流程
下水道處理的工藝流程主要包括預處理、初級處理、二級處理、三級處理及后處理等幾個環節。其中預處理主要是對大顆粒固體進行過濾;初級處理通過物理和化學方法去除污水里的顆粒物和懸浮物;二級處理通過生物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;三級處理主要是對剩余的微生物和廢棄物做深度處理,確保水質達標。最后是后處理,包括消毒和除臭等環節。這些環節的目的是從不同方面降低污水品質,使其滿足排放標準。
二、下水道處理的主要設備
下水道處理的設備包括進水口、格柵、旋流器、初沉池、曝氣池、沉淀池、過濾器、消毒器、滲濾池、簡易壓濾機等。其中格柵用于對大顆粒物狀物質(如樹枝、塑料袋、瓶子等)進行過濾;旋流器用于去除水中的細小物質;初沉池用于去除沉積速度較慢的物質;曝氣池是處理二級處理工段的核心設備,通過生化反應去除有機物;沉淀池主要是用于沉淀生化處理后產生的混凝沉淀物,過濾器主要是用于去除污水中細小顆粒物質;消毒器主要是用于消除殘留的細菌和病毒;滲濾池主要是用于處理廢水中的氮和磷等營養物質。
三、下水道處理的影響因素
影響下水道處理工藝的因素包括污水的流量、水質、溫度、pH值、水流速度、生化處理介質等。將水質高的次生廢水固定在最上部處理,然后處理水質相對較好的有機廢水,最后是水質較差的配合處理,這是盡可能提高處理效率的一種方法。
四、下水道處理中的一些專業術語
1. COD(Chemical Oxygen Demand,化學需氧量):是指廢水中氧化可降解有機物需氧量的一種定量指標,通常用來反映廢水含有有機物的多少。
2. BOD(Biological Oxygen Demand,生產需氧量):也是廢水中氧化可降解有機物需氧量的一種定量指標,但它反映的是生物分解所需的氧氣量。
3. 大腸桿菌 :是指腸道中的一種細菌,也是細菌性痢疾、傷寒等人體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菌。
下水道處理是比較專業性強的領域,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,對于凈化環境、節約資源、促進城市化發展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